王潇娣,朱玲
(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,四川雅安625014)
2011年8月,四川某猪场仔猪发生严重的腹泻症状,猪只病初体温升高、下痢、厌食,精神不振,呼吸困难,继而出现神经症状,共济失调,倒地四肢划动,最后衰竭死亡,死亡率高。解剖后可见肝脏有明显的灰白色坏死灶,脑部充血明显。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可初步判定为伪狂犬病,但是无法确诊。无菌采集病猪的脑组织进行实验室病原检测,以弄清发病原因,提供更加丰富、完善的研究材料和临床依据。
1材料与方法
1.1试验材料
1.1.1试验病料四川省某猪场发病仔猪的脑组织。1.1.2试验试剂 蛋白酶K、Tris-HCl、EDTA、NaCl、SDS、酚氯仿、无水乙醇、’rE、ddH20、2xGC buffer等。1.2试验方法
1.2.1引物设计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的gE基因设计引物,引物序列如下。上游:5,-TGTGCTTCGA
GACCGCGTGCCA -3;下游:5,-TCGCCCACCGCCA
CAAAGAACA-37。预扩增目的条带大小为192 bp。1.2.2总DNA的提取
(1)取出米粒大的的脑组织放入匀浆器里进行匀浆。
(2)加500 vL消化Buffer (100 mg/L蛋白酶K、10 mmoVL Tris -HC1、15 mmol/L NaCl、10 mmol/L EDTA.4 g/L SDS pH8.0),充分混匀,56℃水浴5h 以上。期间要翻动数次,使其充分混匀。
(3)加500 pdL 25:24的酚氯仿,混匀,13 000 rl mm离心10 min。
(4)取上清液,加等量的25:24的酚氯仿,混匀,13 000 r/min离心10 min。
(5)取上清液,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,轻摇混匀,直到出现絮状沉淀(未见沉淀提示DNA量不多)。
(6) 15 000 r/min离心3 mm。
(7)去上清液,加500 pjL 70%乙醇,充分混匀,15 000 r/min离心3 rmn。
(8)去上清液,晾干,加50 ~iL TE.完全溶解备用。1.2.3 PCR扩增 向PCR管里加入4.5 VL ddH20、12.5 ~_cL 2xGC buffer.4 pLL dNTP、1.5 VL Mg2+、0.5 VL上游引物(20 pmol/IJ[L)、0.5.pLL下游引物(20 pmol/puD、rap酶0.5 pdL、1斗L上步抽提的DNA,共25 }_cL。PCR反应程序:95℃变性5 min; 95℃35 s、50℃35 s.72℃30 s,进行35个循环;72℃延伸7 mm,4℃保存。
2结果
由图1可见,从发病仔猪脑组织病料中扩增出约200 bp的目的片段,与预扩增目的条带大小相吻合,且与阳性对照电泳条带大小一致。结合临床症状、剖检病变及PCR检测结果,可判定该猪群感染了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。
3讨论
猪伪狂犬病在生产中较为常见,在临床上对仔猪的危害极大。猪自然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是鼻腔与口腔。可导致仔猪的严重腹泻和大量死亡。快速、准确地检测出猪只患病原因,对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。
由于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,所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。目前免疫接种仍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。缺失gE糖蛋白的基因工程苗已经成为世界首选使用的疫苗,能有效减轻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,大幅降低发病。
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。由于伪狂犬病与其他疾病的I临床症状有相似性,所以发病仔猪应注意与猪李氏杆菌病(败血型)等相鉴别。李氏杆菌病导致仔猪全身衰弱,病程1-3 d,病料涂片镜检可见“V”或“Y”型排列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,用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家兔,不出现发痒撕咬局部的现象。